一个屡败屡战的"三亚王"马琳 我愿用生命换金牌

2010-01-17 20:40:00

1980年2月19日,马琳出生在沈阳市沈河区。他的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,母亲夏敬茹则在纺织厂工作。6岁那年,马琳的妈妈夏敬茹因为孩子要长身体,就带着马琳去学踢足球。然而后来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,乒乓球教练杨沈立在幼儿园发现了他。

说起第一次见到马琳时的情景,杨沈立依然记忆清晰,“第一次见到马琳是在他们幼儿园开运动会的时候,他跑得特别快,腿很有劲儿。幼儿园的老师给我了他家的联系方式,我就找去了。我现在都记得他家住在一个四合院。”不曾想到,“请”出马琳的过程颇为坎坷。

“就是三顾茅庐。”杨沈立回忆当时的情景,不由笑了起来,“我第一次去他家,还不让我进去,说不打。因为他家就他一个男孩儿,就一个宝贝孙子,说了半天也没谈成。”

不甘心的杨沈利并没有放弃,“第二次去还是不同意。第三去他家终于让我进屋了,就聊,还是没同意。第四次去他们终于被我感动,同意了。他爸妈又提出没法儿接送他。我就一口应承了下来。”

勒紧腰带——马琳在乒乓球队军训时照沈宁摄

当年业余体校的乒乓球馆就设在一个大仓库中,沈阳寒冬零下几十度,馆里却没有暖气,四周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,只能用塑料布临时糊上挡风,仅有的六张球台,还有一张被用作教练和队员们的饭桌。“那时候真是苦呀。”杨沈立叹口气,继续说道:“我当时是又当教练,又当阿姨,得给他们做饭吃。马琳有时候在体校住,有时在我家住。体校没有暖气,又不敢生炉子,冬天早上起来的时候,他们的眉毛上都是霜。还没有洗澡的地方,连厕所都没有。我们当时出去比赛只有一个小卡车,那种130双排坐,每次都是把他们几个硬塞进车里。马琳爸妈有时会来体校帮忙做饭。虽然一开始极力反对,但后来看到儿子有成绩,马琳家里还是比较支持他打球的。”

一双穷苦父母撑起的冠军路

1990年,10岁的马琳进入辽宁省体校。在13岁以前,马琳一直与父母生活在沈阳,之后,他为了延续打乒乓球的梦想而来到广东。再后来,他入选中国队,并逐渐成为中国男队的绝对主力之一。

在马琳入选中国队两年后,他的父母相继下岗,这个本来就并不富裕的工人家庭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。为了不影响马琳在中国队的训练,夫妻俩决定暂时对此保密。马琳父母向亲戚借了几万元,在市区里开了一家小饭馆,为了节省开支,他们既当老板,又当厨师,还是服务员,每天凌晨4时多就起床忙碌,夜里12时才打烊,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。由于忙于训练和比赛,马琳那两年一直没有回家,直到1998年夺得亚锦赛的男双、男团冠军,又夺得马来西亚、黎巴嫩公开赛男单冠军,马琳回到家乡时,才发现父母如此辛劳。看到父母那两张消瘦憔悴的脸,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。

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,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马琳意外落选悉尼奥运会的选拔。“从进入省队到进入国家队,我就想得特别清楚,就是要打奥运会,实现最高梦想。”自从进入国家队,马琳就特别努力,他非常想用自己的表现赢得参加奥运会的机会。

“可是事情却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顺利,我觉得自己其实挺有实力的,但是我没有打上。公布后,我睡不着觉了,特别痛苦,甚至都觉得没活路了。”2000年10月男子世界杯上,当时世界排名第7位的马琳,为自己争了一口气,夺得了中国队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冠军,拿到冠军的那一刻,马琳举臂跪地、泪流满面。此后,马琳快速成长,稳定了自己在队里的主力位置。

一个屡败屡战的“三亚王”

马琳一直都在盼望着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。第49届世乒赛,萨格勒布,成为马琳梦断冠军又一块伤心地。三次艰难打进决赛,三次败北,与男单冠军擦肩而过。第一次输给如日中天的刘国梁,第二次输给占上海东道之利的王励勤,这是第三次,马琳状态最好,机会最好。

前四局马琳占尽上风,大比分3:1领先。第五局,马琳领先最大比分为7:1,冠军梦想已向马琳招手。落后情况下,王励勤叫了一个暂停。从此之后,王励勤似乎变了一个人。出任央视直播解说嘉宾的刘国梁似乎有些预感,有些不妙,放弃现场评说。刘国梁更希望同自己一样直拍打法的马琳能证明自己,也证明直拍选手不比横拍差。

泪如雨下

但是,一直习惯逆转别人的马琳这次却被王励勤结结实实地逆转了。

这是马琳最好的机会,两年后,对体力要求更高的直拍打法,马琳还能保持颠峰状态吗?

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马琳接到了家人的短信,得知自己的外公在一周前因为不堪重病的折磨而跳楼自杀。听到噩耗的马琳伤心地泪如雨下……

一场只留在记忆里的生死战

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备战进入冲刺阶段,这是马琳运动生涯中第一届奥运会,而马琳在苦练单打的同时,还与陈玘兼顾双打,他们在配对的短短半年内已摘下3个公开赛桂冠,也是中国队考虑的奥运双打组合之一。

2008年4月,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,中国队三对男双孔令辉/王皓,王励勤/阎森,马琳/陈玘为两张奥运门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。教练组首先确定了孔令辉/王皓的参赛资格。

以何种方式决定另两对选手的命运,直至最后一刻,仍然是个迷。“大家一直在等消息,已经到晚上9点到10点了,我和陈玘在宾馆的房间里呆着直紧张。”虽然时隔四年,马琳依然清晰记得那晚的情景,“蔡指导(蔡振华)把我们叫到了一起,问我们同不同意打一场生死战。当时蔡导的意思是,你们可以打,也可以不打。不打的话,选择权就在教练和领导的手中;如果打的话,你们两对谁胜出,谁就参加奥运会双打比赛。”

四名选手都没犹豫,是生是死,他们留给自己来决定。

训练局乒乓球馆中的“生死战”不曾有一家媒体见证,也没有任何影像资料。然而从马琳的回忆中,仍然可以嗅到血腥的气息,那天偌大场地内没有任何观众,到场的仅仅是两对参赛选手,由蔡振华出任裁判,刘国梁翻记分牌,空荡荡的训练馆中空气几乎凝固,这明明不是奥运会,但是比奥运会更残酷。

马琳最终赢下了比赛,他说,“如果要找一句话形容我当时的心情,只能是从地狱到天堂!”

马琳在训练场

一行激动又委屈的英雄泪

第一次踏上奥运赛场,马琳的雅典之旅开场不顺,单打第二轮即负于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拍下,事后马琳懊悔地表示:“其实那时我才是真的很有信心,之前我对他的战绩,也是不错的。我就是觉得自己困难准备不足,把比赛想得过于简单了。”

单打失利,马琳的奥运梦想并未破灭,重新调整状态后,他与陈玘联手闯入男双决赛,对手是中国香港双打好手李静/高礼泽,“我告诉自己,绝对不能因为单打的失利而影响到双打,要不我这届奥运会就什么都没有了。”马琳说,当时他脑子很清楚,而且身边的教练也都在想办法帮他,就这样他上了战场。

在颁奖时,马琳的嘴边带着微笑,眼中却含着泪水,身上披着五星红旗,他向全场以及全世界的观众致意。在采访时,马琳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委屈,流出了泪水。那泪水是马琳这几天复杂心理的凝聚,是一行英雄的泪。

一枚愿用生命交换的金牌

2008年冬季,寒流席卷中国南部省份,虽然远在深圳龙岗,但体育馆中依然寒气逼人。然而举目一望,十几张球台,唯有马琳一人赤膊上阵,与主帅刘国梁对练接发球——绿色的胶皮地板上汗水斑斑点点,洒满马琳的脚边。

“我还想要那块男单金牌,这是我的目标。”训练后,擦去额头上的汗水,马琳语出惊人,“我觉得奥运会就是一个目标,很多人都说,我们三个人距离奥运会很遥远,何况夺冠呢?但是因为遥远,就放弃吗?我这么多年了,经历了那么多事,就为这个目标,要没有这个目标,我还坚持什么呢?”

在刚出道的时候,马琳被刘国梁和孔令辉的光环所遮挡;成为绝对主力后,又被王励勤的世锦赛冠军所掩盖。如今,即将为奥运会单打冠军拼搏的他,又要面临着如日中天的王皓!在过去的时间里,每次大赛,马琳象一个拚命三郎,更像是一位清道工,一次次的将外国人挡在决赛外面,一次次扫清了中国队的障碍,成全了别人的冠军梦,而最终他自己又倒在队友手下,而不能心如所愿。

翻翻马琳角逐世界大赛单打项目的履历,发现他只拿过分量最轻的世界杯冠军,世锦赛拿过三次男单亚军,雅典奥运会则连八强都没进,所以对于进入国家队十余年马琳来说,他对冠军的那份渴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马琳不止一次地表示。他愿意用生命去交换北京奥运会的金牌。

“我太能理解他了。”张怡宁说。

马琳档案

性别:男

出生年月:1980.02.19

身高:174cm体重:75kg

国籍:中华人民共和国籍贯:辽宁沈阳

项目:乒乓球

打球经历:7岁开始打球,13岁进专业队,1994年2月进国家二队,1996年进国家一队。

世界排名:第二(2008年4月)

技术特点:右手直握球拍,正手极具杀伤力的暴冲弧圈结合直拍横打,器材配置为底板:YASAKA马琳碳正手套胶:红双喜天极2反手套胶:蝴蝶大巴。

习惯动作:旋转球拍,用球拍当扇子扇风。

出生地点:沈阳

出生体重:8斤2两

家庭成员:父母

启蒙教练:杨沈立

现在的教练:刘国梁、吴敬平

最喜欢的电影:《泰坦尼克号》

最喜欢的食物:刺身、烤肉、海鲜、山楂

最喜欢的颜色:天蓝色

最喜欢的国家:中国

最喜欢的地方:沈阳

最难忘的人:父母

最难过的事:比赛输球

最遗憾的事:世锦赛没拿到冠军

最高兴的事:比赛胜利

最害怕的事:听到各种不好的消息

小时候喜欢的娱乐方式:弹玻璃球、拍pia唧(一种印有剧集或卡通人物的方形或圆形的翻纸牌游戏,在北方也叫拍画片、拍方宝)

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:电动火车、手枪

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:郊游、喜欢去大自然

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: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

最喜欢的运动项目(除了乒乓球):足球

最喜欢的运动员:刘国梁、乔丹

国内外荣誉:

1997全运会男团冠军

1998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(代表八一队),全国锦标赛团体、混双冠军

1998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(代表八一队),全国锦标赛团体、混双冠军

1996亚洲杯男单冠军

亚洲锦标赛混双冠军

1997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冠军

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冠军

1998亚洲锦标赛男双及男团冠军

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冠军

1999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

法国公开赛男双冠军

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男团冠军

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冠军,男单亚军

2000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亚军,世界杯男单冠军(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改大球后所夺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);

2001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,男单季军,男双、混双八强;九运会男单、男双冠军;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、男双亚军;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、男双冠军;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赛男单、男双亚军,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

2002美国公开赛男单、男双冠军,德国公开赛男单、男双冠军,波兰、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,荷兰公开赛男双冠军,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,亚运会男团冠军,男双季军、混双季军;2003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(与王楠)冠军、男双(与秦志戬)季军,男单八强,韩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、丹麦公开赛男单、男双冠军,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、男双冠军,德国公开赛男单亚军,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,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,世界杯男单冠军(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11分赛制下夺取的第一个男单世界冠军);

2004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,希腊公开赛男双冠军,新加坡公开赛男双冠军。男单亚军,无锡站男单、男双冠军,总决赛男双冠军,男单亚军,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(与陈玘),男单十六强;世界杯男单冠军;

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、男双亚军,中国公开赛(哈尔滨站)男双亚军,第48届世乒赛男单亚军,男双季军(与陈玘),世界杯男单季军;

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亚军,科威特公开赛男单、男双冠军,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,世界杯男单冠军,亚运会男团冠军,混双(与王楠)冠军,男双(与陈杞)亚军,男单亚军;2007年49届世乒赛男双(与陈玘)冠军,男单亚军,混双(与王楠)亚军,世界杯男单八强,男团冠军;年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双冠军(与王皓),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,科威特公开赛男单亚军,中国公开赛男单冠军,法国公开赛男单冠军,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子单打冠军,男双亚军(与王皓)。

2008年49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冠军。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。

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四届世界杯冠军的选手,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蝉联世界杯男单冠军的人。被誉为世界杯先生.在49届世乒赛团体赛结束后,他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,是中国乒乓球男队获得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两名运动员之一(另一名是王励勤,也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)。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站男单冠军,团体冠军,韩国公开赛亚军,男双亚军(与马龙)。(记者沈宁)

点赞

发表回复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