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高效写作」如何持续高效输入和输出

写作是一个不断输出的过程,每个人的知识有限,所以很多人会说,感觉写不出来了,自己积累不够,像是被掏空一样......那这种情况怎么办?既然输入不够,那就多看书学习!用写作输出的方式来倒逼自己输入,所以今天将告诉大家,怎样能够快速地输入和输出。

一、主题式输入计划

1、why:为什么要主题式学习?

一是可以建立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

也就是说你看书看文章并不是碎片化的,按主题式输入的话,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。

二是方便你在某一段时间内都是写同一个大主题

也就是不需要让你每次都搜集大量素材。

如果今天写这个主题,明天写那个主题,你每一次写的时候都需要去重新看相关的文章或资料,这样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,非常的累。

比如职场的,你今天写职场沟通,明天写执行力,后天写职场情商,那你每一天写的内容都是一个很大的主题,你都要针对它去专门看大量的书,然后到了第二天又蹦到另一个主题,你昨天或前一天看的内容就用不上。

2、how:怎么做呢?

第一步,先确定你目前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以内,最想写、最想学习的主题。

比如:学习方法、沟通技巧、思维方式、亲子阅读等,每一项都是一个大主题,不要选很小的点,太小的点切入难度会更大。因为主题式学习是系统的、全面的,从大局出发,而非独立的小点。

第二步,搜索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学习素材,比如相关的书,或者是一些付费课程。

把书作为你的主要输入源。

因为每一本书它本身就是一个主题,目录非常体系。而且书属于源头知识,不像很多课程是基于源头知识的基础之上研发出来的。

所以大家只要选定好主题,然后列出相关的书目就好了。

比如我定主题为【读书方法】,那就可以列出一堆有关读书方法的书。

上哪里找书目?

a.豆瓣

b.知乎

C.大V的推荐书单

d.书内部的参考书籍

3步,挑完书后看目录,了解主题下的大概结构,并列出

假如你挑了5本书,你把5本书所有的目录都看一遍,然后把这5本书的目录进行整理提炼。因为都是同一个主题,所以很多目录里面的内容讲的都是同样的东西,你只要在提炼的时候,只选取那些不重复的就可以。

提出问题:

用思维导图、表格、便利贴或其他工具,列出问题,用问题来找书中的观点

4步,根据问题框架进行第二遍阅读,找关键章节,罗列所有书的观点

5步,整理问题下面的所有观点答案,进行筛选识别和分类

比如读书方法有很多种,主题阅读适合什么情况,快速阅读适合什么情况,不同的方法具体的读书技巧也不一样。

6步,吸收、理解、应用,构建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

通过主题式阅读,你知道了同一个问题下有各种观点和角度,这些都要有意识的主动吸收,然后去考虑怎样把你的构思应用到你的生活、内容输出当中去。

比如读书方法,通过主题式阅读能够获取的实际经验就有:

读书方法、习惯、工具、笔记方式等等。

这个整理的过程,也可以是素材积累的过程,有价值的素材都整理成文档保留,以便后续使用。

注意:

在完成第3步“了解主题下的大概结构并提出问题后,你就要列出计划,每天是了解主题下哪个问题,然后集中精力只针对这一个问题,包括截止时间等都要做好规划,养成好的习惯。

一、高效输出

一、提前做好写作规划

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,有步骤。

写作也是一样,每一个能坚持日更的人一定都是提前做了写作计划的。并不是你今天起来去想我要写什么,明天起来又在思考我要写什么。如果你现在还是靠“临时去想”来写作的话,每天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找选题上面。

尤其是在你有全职工作的情况下,更要做好写作规划。

1、根据文章选题来定输入计划

比如你可以利用每周周末的时间,提前找好选题,挑七八个甚至是十几个你想写的选题,然后在这里面挑出五六个你最想写的,作为你下一个星期要写的文章内容。

定好选题之后,可以根据选题来确定你接下来一周的输入计划。比如要想写好某篇内容,你得看哪些材料,听哪些课,提前找到这些材料来源,列好表格或文档,到时就可以针对性地输入,针对性的输出。

这一种对于已经有丰富的素材库,有了一定的阅读功底的人来说比较适用。

2、根据输入计划来定文章选题

提前想好你这一周或者这大半个月,要去填充你的账号领域内哪方面内容,要阅读哪几本书,然后根据这些书吸收到的知识,定写作计划,然后输出文章。

关键一点,整个输入计划最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。这样基本保证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思考写什么这个问题上面,每天只需要按计划去输入、去写就行了。

对于刚刚写作的新人来说,更推荐第二种规划方式,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你的输入是为了输出,输出是为了更好地输入。如果直接用第一种方式,很可能每一篇文章都需要同时去阅读大量材料,极易消化不良;

二、早起利用整块时间

每一个会写作的人,都会推荐利用早起来学习和写作。作家亦舒结婚以后,要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,她的办法就是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,写上两三个小时,然后下楼做早餐。如此繁忙,书还是一本接一本地出。

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连续35年,每天早上4:30起床开始写小说。为了能长期写作,村上还坚持跑步,一不小心还成了马拉松的资深选手。

为什么一定要早起呢?因为这是你一天当中唯一不会被打扰的时间。

自从我们毕业之后,有了工作,有了家庭,每天会被琐事缠身,属于自己的时间本就被压缩地厉害。想学习,想写作,早起是最佳方式。怎么早起?通过早起来倒逼早睡,再来做到早起。

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学习和写作,你会更加专注,进入一个深度工作的模式,写作效率也会更高。而且,当你每一天都是以完成了一篇深度文章来开始,那么,一整天都会充满成就感。

三、用好白天的碎片化时间

在你的印象中,一篇文章是否都是在固定的几个小时里一次性完成的呢?非也。

有时,一篇文章可能前后用了两三天去构思,有时可能一天就能写两三篇。其实,很多文章并不是一气呵成,而是通过碎片化时间完成的。

具体做法是,提前把一篇文章的选题和提纲定好,有了大纲就有了思路,这样保证你每一次即便打断、下一次也还能马上接上思路。

然后,你要做的,就是只抽出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去完善大纲里具体的内容细节。虽然你有全职工作,但是你也有很多很多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利用,比如排队的时间、坐车的时间、吃饭的时间,走路的时间等等,这些利用起来都会产生价值。

四、碎片化写作必备工具:讯飞语记

管理好时间就管理好了人生,为了帮助节约写作时间,想靠写作来赚钱,我们就必须学会用碎片化时间来写作

怎么做到用吃饭、走路等碎片化时间来写作呢?这里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写作工具:讯飞语记

讯飞语记可以把语音直接转换成文字,目前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5%以上。语音里面涉及到的数字,讯飞还能为你自动转换成阿拉伯数字,效果也是非常棒。

具体怎么做呢?

一、提前列好提纲

之所以要你提前列提纲,是因为语音输入和打字不同,语音输入很容易跑题。为了防止自己的思路随时会跑野马,建议先列好提纲,并放在讯飞语记的文档里面。然后就可以对着提纲直接口头念稿。

二、先完稿再抽时间修改

当然,在初稿阶段,你的文档里会出现非常多的口语、错别字,还有类似“嗯,啊,哦,那个……”这样的口头禅,这些是很正常的,暂且不管。

初稿阶段,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你能想到的内容全都讲出来,先保证完稿。然后,你再抽其他的时间去修改、纠错,不止一次地通读全文,保证文章整体流畅,将语音输入的口语化彻底摈除。

初稿完成后,我再打开电脑,把这个初稿进行重新纠错排版,这样就能省去很多打字的精力。

不过,前面说再多的方法,也不如我们前期坚持积累、打造素材库来的好用。因为,即便你把提纲列好,如果你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,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就会卡壳,再去搜集素材既耽误时间,也容易错过热点。

所以,除了用上前面介绍的方法外,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自己的素材库,如果你有一个非常丰富的素材库,文章有了选题和提纲,填充具体内容的速度将会大大提升。

点赞

发表回复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 * 标注